中国不是孤独的大国
来源:环球时报 更新时间:
2010-11-02
10月29日《环球时报》头版引用了西方媒体的描述,称中国是近代史上最孤独的崛起大国。这些媒体以为,中国在世界上没有几个真正的朋友,并且说在河内召开的东亚峰会将宣告中国在东亚的魅力攻势的终结。其实,这话言过其实了。
道理很简单,中国在周边看似被动,并不是中国本身造成的,而是美国人想纠集东盟十国、日韩两国的十二国联盟所致。美国向中国发出明确信号:华盛顿在亚洲的朋友遍天下,就像当年影片里说的“我胡汉三回来了”一样。不过,中国千万别被这种场面吓倒,现在看似左搂右抱的美国山姆大叔乐不可支,其实十二个国家的苦衷与夹在中美之间的为难处境,恐怕只有自己才知道。顺着二战结束后美国霸权的惯性,他们必须跟着美国,但是,经济的对华依赖,他们更不愿意得罪中国。所以,中国至少要有这样的自信,以经济发展为外交基轴之“道”,并没有错。所谓的“中国孤独论”只不过是美国人给自己壮胆而已。
事实上,矜持的中国一向称自己“吾道不孤”,所以有了冷战时期被亚非拉朋友抬进联合国的1971年。那一年乔冠华在联合国开怀大笑的那张照片,至今还有许多人记着。这正是中国人的自信和外交上的胜利。那时的中国人从上到下都不信邪。60年前,建国之初,最困难的时候,我们派出了100多万中华儿女入朝参战。毛泽东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份儿豪气冲天,连法国的年轻人都沸腾了,他们穿着毛氏服装走上街头,高喊打倒资本主义及其走狗美帝。连戴高乐将军都与美国保持距离,在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中率先与中国建交。毛泽东成为二战后影响世界年轻人的偶像。
抚今追昔,中国都曾显得孤独,也的确被孤立过,但从来不孤独。长久以来的西方,特别是美国一片唱衰社会主义中国,认为苏联解体后接下来就是中国变天和垮台。万万没想到短短20年间,中国非但没有垮,而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60年前就说过,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中国的发展模式严重挑战了西方中心论的优越感。而大国政治的地缘情结和经济民族主义的全球化让利益而非意识形态成为决定21世纪政治经济格局的中心舞台。历史把中国推到了政治上非西方化的另类山头和无名高地。欧美人士心中愤愤不平: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当然,美国并非一直想孤立中国,不然也不会有当年的庚子赔款后的首批幼童赴美国接受启蒙教育,不会有协和医院的建立,也不会有70年前美国飞虎队飞越驼峰,抗战期间无私援助中国打败日本,更不会有罗斯福总统提议中国作为战胜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但3年内战,由美国武装起来的国民党军队在中国被打败,情况就变了。中美之间的恩恩怨怨让中美关系看上去像是一条微笑的曲线,并非M型的沉沦,我们互为对手,又有熊式拥抱。可谓不打不相识。
看透了这点,更能看出“吾道不孤”的气概。这不仅因为中美互动过程中无论有多少奇谈怪论,中国发展的关键都在自身。到如今,中国发展的底气大大胜于过去,更应有这样的“自知之明”。因此,日前在河内召开东亚峰会,无非只是美国霸权主义的一场闹剧而已,中国怎么可能被孤立呢?
当然,“中国孤独论”被一些国内精英认可,可能是出于30年来过快的经济发展让这个国家有点庸俗不堪、礼崩乐坏、大而不强、富而不贵的感觉。这种忧患意识是必须有的,但是在外交战线上,在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领域里,我们还是得更清醒地认识自己,不必过于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