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片不能只催泪 来源:环球时报 更新时间: 2011-03-03
在小学作文《我的理想》中我曾这样写:我想做一颗流星,我喜欢它划过天际漂亮的弧线,更喜欢它瞬间逝去耀眼的光芒.当然,这篇得到同学老师一致好评的文章只是表面文章.我真的理想只是跳出乡村走入城市,做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城里人,但这个我怎么敢跟人说呢.
回忆起这个真假"理想" 的故事,竟然是在看过了余治林导演的电影《炫舞天鹅》.这是个根据汶川"芭蕾女孩"李月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小片",讲述的是身残志坚的女孩李晶晶从小热爱舞蹈,天灾发生之后,她在家人和老师的关怀下如何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实现自己梦想的故事.这种励志故事听过太多,真正打动我的不是她身有多残,志有多坚,而是从她这样一个弱者身上放大出来的诸多社会问题.这类故事大多是催泪的,但催泪只有及格分,让人从泪中找回失去的梦想尤为可贵.
李晶晶是无数有梦想的中国农村孩子中的一员,并且从小就显露出在舞蹈上的天分.但是,并非天灾,而是家庭观念、社会文化以及教育思想等等,禁锢了孩子的梦想.从另一方面讲,同样是因为这些原因,身处城市的不少孩子,也并不因为他们拥有更多资源而放飞他们的理想,更多的仍是在为学习某种技能去讨生活,而不是让技能变成快乐的根源.
在西方电影中,亲情而又励志的题材并不少见.《当幸福来敲门》、《功夫梦》、《神医妙药》等好莱坞影片同样能煽动中国人的情感.在这类作品中,主人公经历的困苦只是煽情的起点,他们都是在社会矛盾中经历一番挣扎后获得了新生,让观众在这一历程中收获坚持梦想的勇气.或许这种方式也是中国文艺片的出路所在,不必苛求揭露现实的镜头,不必炒作天灾人祸的卖点,纪录那些坚持梦想的人就是最感人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