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周刊 2011年第01期 总第28期 来源:汉王 更新时间: 2011-01-11
你涨我囤 全民皆囤
“囤”从来就是一个有关财富的故事,也不算稀奇,但是当它成为一个时代的特征,剧情恐怕就不那么简单了。
什么都能忍,涨价不能忍
什么都能忍,涨价不能忍
P13 人物画报 2010年12月下 总第42期
11月22日夜,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发生“建校以来最暴力的”一次事件,校园大食堂被砸得面目全非,上千人参与,所幸无人受伤。学生们砸食堂的原因,在于学校食堂当晚宣布食物涨价。据悉,该食堂的开水都从每瓶7角上涨到1元,试行的第一天,学生已在校内张贴小字报,经安抚无效后只能暴力抗涨。
涨价!涨价!
新世纪周刊 2010年第45期 总第425期
近来农产品价格连连上涨,令低收入家庭捉襟见肘,难以承受。国家统计局11月11日公布的10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
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 糖高宗”,再到“油你涨”“苹什么”,这些层出不穷的新词看似调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人对农产品价格普涨的无奈。那些囤油囤面的“海囤族”,不仅是为了购买生活必需品,更多是追求一种面对物价高涨的安全感。
驻韩国特派记者莽九晨:90多块,买棵白菜
环球人物 2010年第27期 总第128期
韩国人一天不吃泡菜,就像少了点什么。眼下时值购买大白菜、腌制泡菜的好时节,然而,白菜价格却“异军突起”,让上到总统李明博,下到普通老百姓都望而兴叹。
记者今年8 月份在首尔买白菜时还是每棵5000多韩元(约合30元人民币)。自9月以来,白菜的价格不断刷新,甚至飙升到1.6万韩元(约合95元人民币)1 棵。朋友戏称:“早知如此,我们囤积点白菜就可以发财了!”为了让人们吃上泡菜,韩国农业协会近日表示,将向民众提供每棵价格2000韩元的白菜300万棵,市民可以通过网站预订,每个家庭限购9至12棵。
白菜身价大涨,主要是天气异常导致的。今年的韩国,春季异常寒冷,夏季炎热干旱,秋季多雨。这使白菜大幅减产,成了稀罕物。
催生出来的海囤族
物价疯涨催生“海囤族”
人物画报 2010年12月上 总第41期
相声《着急》里有段颇为著名的笑料,近来时常被人忆起——听说了副食品价格要涨的消息,又着急之人赶紧买回一堆东西,总计为:一洗澡盆的醋、两水缸的酱油、15桶豆油、两抽屉味精、一大衣柜五香面儿,外加一被窝黄酱,愣是把一个小卖部给包圆儿了。如此折腾最后没捞着半点儿便宜,套用相声里的原词,那是“不涨价,光长毛”。
随着近期部分商品的价格出现波动,相声里的故事如今又有了现实版本。面对不断升高的价格,不少人开始尽可能地多囤积一些生活必需品,对于这种一窝蜂似的海量囤储行为,他们甚至自嘲为“海囤族”。在外人看来,这种做法简直就是折腾。甚至有人说,“海囤”更像是一种强迫症和自我催眠。不过,囤购者们自己似乎也未必清楚,这种看似精明的“海囤”,究竟值吗?
囤时代 现金围成
中国经济周刊 2010年第46期
古今往来,人们之所以会“囤”,都是基于一个前提:东西会“越来越贵”。“囤”,成为牟利,或为省钱,或为选择更好的财富存在形式。其中确有“邪恶”的,如已被“奸商”玩转千年的“囤积居奇”;但更多的却是无奈:
你勤劳一生,梦想留下一张“百万存单”给儿子,可按照房价走势推算,十年后,这笔本来可以买个“两房一厅”的钱,如果仍以存单形式存在,那么儿子连买一间厕所都不够。在这种可怕的预期之下,你怎能不考虑“囤”点至少不会“缩水”的东西?
今天,“越来越贵”的东西似乎越来越多,“囤”也就成为了一个全民运动:囤一切值得囤、可以囤的东西。无论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大小企业,还是唯利是图、狡诈黑心的投机者;无论是富豪、中产,还是普通老百姓,纷纷加入了“囤X大军”。尽管他们的层次、规模、方式可能千差万别,但是所有人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财富的保值与增值。
涨什么 囤什么
疯狂的棉
中国市场 2010年第47期 总第606期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棉花消费国和棉花进口国,且已有自己上市交易的棉花期货品种。而近期,棉花价格一步三涨的疯狂势头,着实让国人困惑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国内标准棉现货价格从9月的1.8万元/吨大幅上涨到11月的2.8万元/吨。其涨幅之大,涨速之快,让我们还来不及通晓这股涨势背后的缘由,就已经被棉价上涨转移给棉制品的成本影响所困扰着:棉服涨价,棉被涨价,棉布涨价……似乎一切含棉商品的价格都在一路飘红。
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自去年以来高潮迭起的农产品炒作,“蒜你狠”、“豆你玩”、“姜一军”、“苹什么”等特殊网络语言的出现,描绘了人们对这种炒作的无奈。那么,这一次,又是谁捧“红”了棉花,将它推向了一条“疯狂”之路?……
新疆棉花“秋后算账”
谁在囤地?上市房企囤地大起底
中国经济周刊 2010年第42期
囤,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储存”,中性动词。
那么,“囤地”呢?
土地,对于开发商来说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囤地”本来是房地产开发商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曾几何时,在房价日益高涨带来的情绪压力下,“囤地”被视作意在让房价脱离民众购买力的“奸商诡计”,而被加以贬义。伴随政府对开发商土地开发监管的加强,“囤地”又成为了政府、开发商与民众之间的博弈象征。
海囤族,无所不囤
囤积与炒作下的“餐桌风险”(农)
中国经济周刊 2010年第46期
消息灵通、动作快,这是农产品囤积炒家的两大要诀。当农产品成为海量游资的终极猎物,每一个人都要为现实买单。
可想而知,一个个仓库堆满的过程,也是一种种农产品的价格上涨的过程。
囤房囤地红与黑(房)
中国经济周刊 2010年第46期
谁在囤地,大家都知道,但囤了多少地,却没人愿意说清。就在这种不清不楚中,房价滚滚前行。
黄金,加仓!(金)
中国经济周刊 2010年第46期
在刚刚起步的黄金投资市场,“资产保值”这个坚定理由已让投资者即使“泡沫”声声也义无反顾。
囤金,是一场资产价值保卫战。
收藏艺术,他们为何只要贵的?(艺术品)
中国经济周刊 2010年第46期
他们像分析各个股票板块一样分析不同种类收藏品的价格走势,然后用资本的眼光评估这样的艺术可以转化为什么样的价格。相对于“还没涨起来”的艺术品,“一定不会跌的”古董书画更能吸引他们的眼球。
中国内地的买家们正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上异军突起。
“囤囤”其实不可行
物价攀升时代我们该如何应对
女报·魅力情感 2010年11月
房租、奶粉、皮鞋、衣服、包包全涨了,网购也没那么便宜了。
2010年,日常用品的物价到底涨了多少?
让我们心平气和地做一次客观的涨价统计:奶粉,20%;茶叶,30%;绿豆,135%;纸巾,15%……当然,这些“小钱”的变化看起来并不特别惊人,可当你发现购物中心里的皮鞋打折后仍然动辄以四位数标价,淘宝上的“外贸原单时装”也悄悄调高了近一成的售价时,你是否感觉到,自己的钱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薄了一些?
事实就是这样,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高通胀的年份——只不过和三年前那段闻CPI色变的日子相比,这一次的物价上涨来得有些无声无息而已。本期,让《女报·魅力情感》和你一起关注不断攀升的物价,并找出抵御财产缩水的最佳态度与最好方法。
“涨”字背后更需理性投资
金融理财 2010年12月号 总第39期
如果要推选2010财经热词的话,“涨”字一定会榜上有名。近期,黄金价格已经飙升到超过1400美元每盎司的历史最高点,石油价格每桶重上90美元以上,有色金属亦是涨势重启,资源类资产价格更是急速飙涨……当然,在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持续上扬的时候,国内商品市场价格又怎么会甘于寂寞呢?金价,棉价,糖价,茶价等无一不在一倍甚至数倍的暴涨。这一切,无不暗示着新一轮资产牛市的到来,而如何借着资产牛市的东风,实现财富的保值与增值,已成为众多投资者的当务之急。
物价凶猛,国务院出招
中国周刊 2010年第12期 总第125期
国务院办公厅11月20日通过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事实上,物价上涨也不是只有农产品上涨这么简单,这背后有一个影子叫做通货膨胀。
国土部:囤地一年禁止再买地
瞭望东方周刊 2010年第40-41期 总第360-361期
9月26日,国土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出通知,力推保障房建设落实、严格土地出让管理,成为通知的亮点。通知明确,企业违约开发土地、因自身原因土地闲置一年的,都将禁止竞买资格。
(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