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周刊 2010年第17期 总第22期 来源:汉王 更新时间: 2010-11-22
独生子女 “ONLY”一代
O——open,开放的一代。
N——normal,正常的一代。
L——lost,失去的一代。
Y——yield,产出的一代。
第一页
调查,独生子女的孤独与亲情
@新周刊:做调查:如果计划生育政策放开,你想要几个孩子?
@小安:两个。小时候一个人对着小乌龟说话,孤单历历在目。
@倪小美:有啥孤单的,两个一起玩,你就可以不管他们了吗?那都是假象迷惑了你!两个意味着你操心的事更多了:性格培养、关系协调、生活打点、学习游玩……何时是个头啊。
@野猪的野:想要几个真不是问题……能养几个才是关键。
@林和:如果父母双方都是中国籍中国人,我一个都不想要。生个孩子让他从小接触重金属自来水、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食物长大……
@薇薇妞妞:可以生的,生不出;生出来的,养不起;养得起的,没精力。
点评:绝对多数人想要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极少数人愿意做丁克或制造一支足球队为国争光。影响孩子生产数量的关键因素不是计划生育,而是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
(新周刊 2010年8月 总第328期)
http://magazine.hwebook.cn/getMgzInfoDetails.action?id=130585
第二页
调查,独生子女的孤独与亲情
@新周刊:想离家去闯荡又不忍心扔下父母,想回家工作陪在父母身边又舍不得外面精彩且充满诱惑的世界,你是这样的独生子女么?对于这种两难心态,你有何经验或建议?
@shannon18:把父母打包。带走。
@紫陌鲤:我的心已野,迫切希望社保医保能全国统一!
@琴声中的漂流:我是被老妈赶出来的。自认为没有上进心,也许老妈看出来我心里的不安分,常自己窝“小鸟长大了总要飞,离不开父母的孩子永远长不大……”于是我就离开家了。@鹦鹉史航说“长大的标志是一个人去远方,困守家园就不算长大”。父母有父母的故乡,我有我的故乡,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MatrixInCN:前提是,你别回家去啃老。有的人天天在父母身边住,却把家当成旅店。有的人远离家,却时常让父母受到关怀。选择的不是物理上的距离,而是心理。
点评:正如 @潜水鱼的论调 所说:看了一圈儿评论,感慨的不少,出招的不多。可能这个问题,无解。
(新周刊 2010年8月 总第328期)
第三页
独生的由来与展望
《“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政策的由来与展望》
今年是“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政策提出30周年。理解这一政策的关键和枢纽,是1980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连续召开的五次人口座谈会。这五次人口座谈会定下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
现在,政策实施的效果已经显现,与此同时,劳动力短缺、老龄化、家庭负担过重等问题也相继浮出水面,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上有文章说,网上也有帖子说,当年的决策过于“草率”;实际上,今天提出的问题当时几乎全被考虑周全,对政策的必要性、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应对等,均作了当时能够做到的最大限度的民主讨论,尽可能科学的分析。
30年之后回过头来看,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对不对呢? 有赞成者,有反对者,有不置可否者。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口多寡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发展得更好,全体居民生活得更好。如果把人口多寡作为目的本身,而将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列为其次,这就难免本末倒置。
(百年潮 2010年第10期)
即将上架
第五页
父母皆祸害?
父母皆祸害。
——一个豆瓣小组的名字,成立两年半来成员过万,“教你如何同父母对峙”等帖子长期置顶,如前引起关注。有评论说,“父母皆祸害”是伪问题,本质是社会错位。
(新周刊 2010年8月 总第328期)
http://magazine.hwebook.cn/getMgzInfoDetails.action?id=130585
《爱的伤害》
最近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名叫“父母皆祸害”,英文名“Anti-Parent”,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反父母”。小组成立不久,已经拥有两万多名成员,大多是在校大学生及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大家在网络空间里讨论父母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其中包括暴力、虐待、侮辱、冷漠、控制、强迫,还包括过度溺爱、侵犯隐私、强加于人、无限干预等等。
很多父母也许会觉得委屈,一门心思的为孩子着想,不惜一切代价的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各种必要的条件,甚至是奋不顾身的牺牲自己的所有喜好为孩子成长铺平道路。然而所作的一切非但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可,反而自己在孩子的眼中居然是“祸害”,如此言论形成巨大的打击,让很多含辛茹苦的父母们这次真的很“寒心”。
(卓越理财 2010年11月号 总第89期)
http://magazine.hwebook.cn/getMgzInfoDetails.action?id=130701
第六页
独生小皇帝——脆弱的一代?
《90后危险分子》
每一代人身上都烙有深深的时代痕迹,“90后”也不例外。
有人认定他们是中国空前幸福的一代——听MP3,玩溜溜球,看《火影忍者》,吃维C片,写火星文,一边唱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一边把妈妈气得发抖。
也有人认定他们是最有个性的一代人——可以借书,绝不借碟;不看500字以上的帖子;永远对自己的发型不满意;两分钟经常这样安排,前一分钟是崇拜,后有一分钟变成藐视。
还有人认为,他们是“比垮更垮的一代”——品质低劣,没有国格,思维狭隘,知识浅薄,贞操感低等等。
不管是哪种说法,这都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特殊群体。
从2008年开始,“80后”已经全部步入成年人行列,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90后”则成为未成年人的主流群体,同时也成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力军”。
(方圆 2010年11月上)
http://magazine.hwebook.cn/getMgzInfoDetails.action?id=130662
《周末宝宝——独二代的寂寞》
高昂的房价让大多数独一代背负着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做了房奴、车奴、卡奴的他们还要再做孩奴,负担之重可想而知。独二代问题正是这些社会问题在个人生活上的集中体现,从根本上解决独二代的问题,还有待于这些社会问题的化解,让独一代从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解放出来,让他们有精力去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新中文 2010年第7期)
http://magazine.hwebook.cn/getMgzInfoDetails.action?id=89025
第四页
独生,不是问题,而是问号
《杨支柱 副教授“卖身交罚款”》
“我叫杨支柱,原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副教授。因妻子意外怀孕,不忍堕胎,于
2009年12月21日生下第二个女儿,我今年4月被学校下岗。现在我工资单上每月应发工资960 元,实发工资368 元。两个月后再减960元,变负数了。北京市海淀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又向我征收24 万所谓“社会抚养费”,我无力缴纳,只好把自己卖了。考虑到卖身之后不能照顾孩子,我希望多卖40万补偿她们,一口价64万元。谁买我,我就给谁当奴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拒绝好心人的捐助,因为我不想做“超生”孩子身上的寄生虫。
本卖身要约附条件,仅在海淀区人民法院发出执行裁定时生效。”
杨支柱的名片上印着:布票、粮票没了,人票还在。人票是什么?准生证
(南方人物周刊 2010年第36期 总第229期)
http://magazine.hwebook.cn/getMgzInfoDetails.action?id=130300
第七页
独生,不是问题,而是问号
《双姓制——孩子到底姓什么?》
30多年前,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如今,第一批“独一代”已年满30周岁,进入婚育高峰,他们的子女“独二代”尚未出生就碰上了难题:父母双方都是独苗苗,到底该跟谁姓?
如果说“李杨”、“周陈”等组合姓氏社会可以接受,那么不说远了,到“独三代”、“独四代”时,以这些组合复姓为基础再组合的复复姓、复复复姓,会让中国人的名字变得有多长?不敢想象“李杨周陈”组合成一个新姓氏时,社会会是一种什么状况。
(新中文 2010年第7期)
http://magazine.hwebook.cn/getMgzInfoDetails.action?id=89025
第八页
生与死的反差
《我们的社会太重视优生,而不重视优死》下午2 点,北京通州区,松堂关怀医院。庭院内正在进行每日例行的户外课:传球、聊天、晒太阳。“学员”是两排坐着轮椅穿着统一的果绿、果红色罩衣的白发老人,彼此扔着彩色气球,各自兴致盎然地聊着对方未必听得懂的话题。他们平均80 岁了,是这里的“中班”成员(松堂的老人按照年龄分为大中小班)。“教员”则是陪在一旁身着护士服或员工服的护士和护工,他们陪着捡球,或随时因为一个眼神马上半蹲我们的社会太重视优生,而不重视优死下,问话或者系鞋带。两小时后,老人们分别被推着进楼内。有的理发,有的唱歌,有的发脾气,有的找个对眼的病友聊天,有的和“御用护工”做游戏,有的追着护士长给自己儿女挂个电话。
中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松堂”已经成立23年了,但中国人对“临终”这两个敏感的字眼还很难平静接受。
“临终期大约会持续280天,这是个微妙的数字。”每个人在子宫里也是280多天,十月怀胎,经过一生的成长,最后成了“老小孩”。
由于“松堂”的临终关怀并未局限在老年人,也有很多病患弃婴被送来,生命两级的人群在松堂同时呈现。于是,最温馨的画面莫过于在病房门口,看到一个耄耄老人的轮椅边,还紧紧躺着一个在摇篮里咿呀做声的婴儿,过往的其他老人都会驻足来逗一下婴儿。虽然是无法对话、即将都走向人生另一端的生命,但绝望和希望交织的感觉,让这些老人临终的日子更踏实一些。
(新周刊 2010年5月 总第322期)
http://magazine.hwebook.cn/getMgzInfoDetails.action?id=87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