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妨出台十年规划 来源:环球时报 更新时间: 2011-03-03
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今后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指南和战略重点,提出不仅要推进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发展,还要通过经济结构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之所以叫规划而不叫计划,是指制定广泛的长期发展蓝图,但不设定约束性的实施目标,这已经与第一个五年计划典型的计划经济产物有着天壤之别.
当今中国经济很大程度上由市场主导,资源分配基本靠市场决定,而不再是计划目标.海外观察家好奇为什么中国还要不时颁布新的五年计划呢?全球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包括全球金融危机在内的外部震荡也很容易破坏发展计划,导致某些计划过时.因此,目前大多数国家都不再制定长期经济目标了,主要依靠货币财政政策等短期经济工具来管理经济波动.就特定的长期发展问题而言,各国政府可制定产业政策或地区发展政策,但往往不会像中国五年规划那样制定全面的长期性规划.
可以说,1980年之后五年规划的重要作用更偏向于"政策参考",为中国政策制定者提供某种长期发展眼光.由于中国是非常庞大和多样化的经济体,中央和地方的发展是多方向推进的,因此需要一个全国性规划从一体化的宏观角度来考量庞大经济体的运作情况.
事实上,中国经济规划工作的 "非计划性"功能早已超越了原先的计划性作用.花两年时间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就是一个实例.除了国家发改委的规划官员外,不同研究机构和智库的专家以及民主党派和众多行业团体代表,都参与了规划草案的起草咨询.更重要的是,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也参与进来,根据本地实际提供了具体的意见建议.毋庸置疑,规划草案工作历时这么长,确实为广泛的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精英人群参与并了解当前国家面临的经济社会突出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精英们也得以此认识这些挑战的应对之道.通过这种方式,政府与公众每隔5年都能概括了解经济社会的运行情况,这就好像是一种经济民主的实践形式.
从政治上说,整个规划起草准备进程就像是中国精英建立共识的过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每届中国政府都如此重视这项工作.事实上,中国领导人是在利用推出新的五年规划这一机会来评测过去计划的执行情况,看看实现了哪些成绩,今后还需要做什么.
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计划".虽然整体中国经济环境是"不可计划的",但五年规划还将继续,因为它能发挥很多重要的"非计划性"政治经济作用.如果中国领导人能将五年规划转变为十年规划,使之真正重点关注长期发展问题和长远战略,效果将更好.毕竟中国核心领导层任期一般都是10年左右.十年规划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每代领导集体的政治决策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