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真实的"职场小说"
·故事性、可读性强
·对于学生能起到很大启发作用
·对于职场人士能引起强烈共鸣
·本书的连载感动了无数成长中的职业经理人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真实的"职场小说".20世纪90年代初,他是一个成绩优异的清华大学工科博士,他初入职场,从普通技术工程师做起,十年后跻身名企高级管理层.十年中,他感受过亲情管理带来的感动与困惑,毅然选择了职业化道路;他带领年轻的团队创造了惊人的业绩;他为人宽厚,却坚持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
本书在网上的连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感动了无数成长中的职业经理人.
作者简介
谢耘,1963年生,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曾历任神州数码工程院院长、神州数码通用软件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神州数码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联想研究院副院长、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等职,曾在《IT经理世纪》等杂志开设管理专栏.清华大学职业生涯教练,开复学生网成长顾问. 其在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所作的职业生涯辅导,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好评,其作品在网上的部分连载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追捧.
目录
第一章 本质转变--从学生到社会人
初到美国
"野蛮"的美国同行
颠覆性震撼
来自台湾的天才
同学的提醒
朋友的指点
外行领导内行
冲突
第二章 奠定基础--企业工作入门
饥不择食
绝地逢生
邂逅死神
再入困境
亲情幻境
……
媒体评论
强烈建议对工作有一定思考的人看看.
——古道
看书的过程中,很多细节都引起了我的共鸣,有些是我正在疑惑的,有些是我正在经历的,有些是我已经体会到的.这本书内容很丰富,很多内容都是一名管理者所必须面对的.
——卡卡西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甚至超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它是中国的优秀管理者成长的记录,包含作者对职场、人生的深刻思考,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乔
在线试读
2003年9月15日清晨不到7点,我带着朦胧的睡意,从北京上地赶往首都国际机场.机场空前的拥挤,和几个月前SARS肆虐时期几乎空无一人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坐在美国联航的"波音777"班机内,工作中层出不穷的麻烦,暂时留在了国内.飞机离开北京飞往东京成田机场,这也是我十年前第一次去美国时走的航线,往事不禁从记忆深处浮现出来,如丝如缕.
离开学校进入社会,转眼十年.十年中发生的一切,大大出乎我少年时期对自己未来的种种设想.十年的漂泊,十年的磨练,许多事情历历在目,也有许多变得模糊,掩埋在了逝去的岁月之中.也许应该抽点儿时间认真整理一下了,不为自恋和消遣,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或许未来的十年,又是一段出乎预料的时光.
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利用闲暇时段,陆?地把过去经历中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以及引发的相应思考,写成了文字.这十年,我经历了一个从学生到职业人,从员工到管理者的转变,感受到了一个人的成长--那些让我获得成功和认可的事,以及那些让我至今想起来依然遗憾和尴尬的过去,都给了我最大的馈赠--人性的磨练;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无论是国外公司,还是初创企业,抑或是大型民企,都给了我宝贵的机会,让我在实践中对管理的理解得以不断深入;十年中,我的领导,我的同事,以及许多朋友,给了我数不清的帮助,指点和教诲,乃至有救命之恩,这一切使我永远心存感激.
本来这?文字并没有公开的打算.几个好朋友看过后,建议我不要束之高阁,应该与更多的朋友分享.一个朋友在看完了部分文字后,在给我的电子邮件中写道:"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虽然我们可能是一些注定会被历史忘掉的人,不过每个人因为职业选择和非职业的选择形成的人生波澜,其实和那些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一花一世界,古代故事中的生死其实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不过换了另一幅面貌,即使是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纠葛也有人生大义存焉.人总是在不断反省的思维习惯下才会记录下那些对自己最触动最深刻的事件和人,从书稿中看出你不?意浪费任何一个生命细节,也诚恳地记录下自己的获得,只有诚恳的前提才谈得上分享.我相信你的读者都会感受到分享的巨大快慰."
我不知道自己的这些经历和感悟,对于那些和曾经的我一样年轻的职场初入者,对那些和我差不多经历的企业管理者会不会有点滴的帮助.不过我想,成长中我们可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也许有了相似或不同的感动和领悟.与新老朋友分享和交流过去的得失,就我自己而言,正是一种追求有意义的人生的努力,或许可以给我们平淡无奇的日子增添一些新的有价值的成分.
1993年的12月17日,北京已经是寒风凛冽.我作为国内一家当时在中关村比较有名的IT民营企业对外合作项目的第二负责人,作为一位令我非常敬重的典型六十年代毕业的知识分子---我们企业总工程师的助手,与另外三名我当时的同事,其中两名是我大学的同学李平和刘慧明,一名是我在大学读研究生时做兼职政治辅导员时的学生吴志聪,登上了两年前我在悉尼永远错过了的前往美国的航班.如果当时成行,我的生活轨迹恐怕与后来会完全不同.尽管曾经在悉尼留学两年,但是去美国对我依然是一个新奇的经历--这是我第一次去这个冷战后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
飞机经停日本,NARITA机场之大,使我们好像进了迷宫一样.最后在美国加州中午时分,航班沿着太平洋海岸,飞临洛杉矶.当飞机开始下降高度时,我透过?窗,好奇地俯瞰着这片我从未踏足,却在我无法抗拒的情况下改变了我生活走向的土地,我的心情没有丝毫的波澜.准确地讲,没有兴奋,没有激动,没有向往,也没有期待,心中只有一丝隐隐的却非常顽固的对未来的忧虑.
飞机下的洛杉矶,看起来很像我所熟悉的印刷线路板,规则而平淡,完全没有我想像中的国际大城市的样子.正是这片土地,这个城市,在我和它有了密切接触之后,再一次改变了我的生活走向,我未来十年的工作,始终是在这段经历影响下展开的.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第一次在洛杉矶出关的经历,让我至今都对美国海关有一种不安和?感.我们五个人竟然被当作嫌疑犯一样,被美国海关人员整整查了一个多小时.这可苦了在外面等候我们的TRW的工程师Pete.相比之下,中国人总是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态度对待来访者,我们的海关对老美们是否太nice了?什么时候我们也可以好好折磨一下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美国人?
我们五个人,当时是肩负了公司重任的.公司经过半年多的谈判,与美国著名的国防企业TRW公司太空电子集团达成协议,共同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民用产品.当时美国的国防企业,在苏联解体的影响下,结束了冷战带来的黄金时代,也被迫开始了"军转民"的努力.出发前,双方达成一致的是先开发用于家庭的卫星电视用平板天线和高频头.对方建议的电视加密收费系统,由于市场和技术的问题,我们公司一直没有拿定主意,准备随后双方再议.
我是在去美国之前才在李平的游说下,离开了我工作不到一年的一家国内小型国防企业,也是我的第一个工作单位,离开了我所熟悉的信号处理专业,加入到了这个公司.我在三天内就做了换工作的决定,这也是我一贯的风格.所以我对于双方的合作,包括公司的情况,都了解不多.未来,在我基本上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展开于我的面前.我没有时间审慎思考,便必须面对从来未曾经历过的一切而开始行动.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成了我未来工作的特点之一.
……